您当前的位置:滚动 >  >> 正文
兖州:续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

时间:2023-08-10 12:55:01    来源:掌上济宁

■本报通讯员 王洪玮 郭庆浩 李梦雨


(相关资料图)

掌上济宁讯 兖州区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,统筹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,不断深化拓展文化阵地,丰富创建活动,倡树美德健康生活,用新思想滋养群众心灵,弘扬时代新风,培育时代新人,续写了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。

深化拓展迭代升级

服务群众落在阵地上

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。早在2016年兖州区就把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思想应用于“美丽乡村”建设。2019年以来,当地抓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契机,以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“蒲公英夜堂”为阵地,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。

“‘千万工程’不仅是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,而且也是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。”兖州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说,这绝不是做贴牌子、改名字、放本子的表面文章,而是入心入脑的宣传引导、启迪心灵的教育、榜样示范的带动。

在文明村创建中,区财政投资2300余万元,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1万人次,整治“三堆”160.41万吨。全区所有村庄配备3至5名保洁员,1985名保洁员常态化保洁卫生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各村建设了文化广场,更新安装了健身器材,完善了农家书屋,创办了“端信书屋”和“希望小屋”,搭建起群众文化新阵地。

张允锐说,从2022年起,兖州区在文明实践“三级”组织架构全覆盖的基础上向“多级多点”深化拓展,建立6个文明实践基地和1359个文明实践家庭站,推动文明实践向学校、企业、新业态新就业组织等多领域多点位拓展延伸。

“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不仅要好看,还要管用实用好用。围绕实践站‘幸福食堂’,我们把洗澡、洗衣、理发、医疗健康和情感陪护等13项功能集聚,把村庄文明实践站打造成聚集人气和便民利民的幸福大院。”新兖镇党委书记徐元义说。

丰富活化活动载体

以文化人落在项目上

“千万工程”谁来干?乡村文化谁来振兴?兖州区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,始终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,不断解决好乡村文化振兴中群众最迫切、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。

2022年4月,兖州区完善了兖州区志愿服务总队,书记、区长任总队长,30支志愿服务中队、256支小队都有党组织书记任第一责任人。村级小队推行“3+N”模式,即必须有理论宣讲、倡树美德健康生活、环境整治3支和文化活动、红白事帮办等N支志愿服务队伍。截至今年6月底,全区在“志愿山东”注册志愿者数突破11万人,开展活动4万余次。

“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,我们区每月向群众推送几十项志愿服务活动,供群众‘点单’,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提升。”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说。

今年以来,兖州区精心打造了“三人三扶三到位”“爱心来敲门”等28个有影响力、吸引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,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。同时,组织教育、卫健、农业、科技和工青妇等领域志愿者作为“蒲公英使者”,实现群众“点题”、中心“找人”、课堂“答卷”。

区里还推出“区志愿服务项目总库”,从295个项目中筛选出69个“五为”志愿服务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打造。全区大力推进“三堂制”改革试点:开办27家“幸福食堂”,有效解决1000多名老人吃饭问题;设立21处“雏鹰课堂”,解决困难儿童作业辅导、托管照料等问题;成立344个“新风堂”,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,带动形成文明新风尚。

久久为功闯新路

“口袋”“脑袋”共富裕

“多做打基础、利长远、出实效、创实绩的事,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、政绩工程。这是‘千万工程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兖州区委书记王庆说,推动乡村文化振兴,必须要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,让群众“口袋”“脑袋”共富有。

当地把建设“端信兖州”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工程,创办“睦邻大集”,让邻里守望理念深入人心,利用实践站大院、主题广场、街头小广场等场地,开展“暖心兑换”“爱心交流”等活动。

不少村庄将闲置院落改造成“文化艺术馆”“村庄非遗小戏院”“栖心茶室”。昔日的“邋遢村”变成了城里人休闲娱乐的聚集地。此举不仅激活了村庄文旅经济、夜生活,也让文明实践站人气越来越旺,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,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
兖州区把“美德+诚信”融入“千万工程”,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升级显活力可持续。全区建立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的星级认定、公共服务、评先树优等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机制,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办法,鼓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美德储蓄卡、信用超市等。

目前,全区65%的村居实践站创办了“美德+诚信”超市。大安镇诚信超市实现实践站全覆盖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,可以用积分兑换物品、享受服务,让志愿服务“有德”也“有得”。

关键词: